查看原文
其他

打动我的美好瞬间:这些国外家长带孩子,我服!

2017-04-24 吉吉 慢成长

吉吉·

回来整理欧洲旅行的照片,一切又历历在目。


当妈以后的旅行,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,虽然没有带孩子,可是注意力却离不开孩子,整个旅途中,那些温馨有爱的亲子互动、和孩子有关的风景事物,总能跑到我的眼睛里,然后,下意识,掏出手机,咔嚓咔嚓。


今天咱轻松点,少点字多点图,跟随吉吉导游,看看国外的“正面管教式”父母是怎么和孩子互动的,还有我在旅行中的一些小感悟哦!


正面管教式的家长这样做


  • 尊重孩子,从来不只是挂在嘴边:


博洛尼亚近郊dozza区,一个妈妈俯身、微笑着和孩子沟通。


——正如这篇文章不要成为阻挡孩子的那座山所分享的那样,和孩子相处,请低下我们的身,也低下我们的心♥



  • 让孩子感受到“我能行”。


雅典卫城博物馆,一个小女孩叽叽喳喳的进来,没兴趣也呆不住,她的爸爸拿了张博物馆小册子,故意让女儿当向导,带着爸爸找找找,像探险一样~~


“哇这个地方在哪里?爸爸怎么找不到啊!”

“在这!”


——与其要求孩子听话,不如试试看让孩子参与,他们需要一个信念——“我能行。”


  • 让孩子参与并鼓励。


雅典卫城赫菲斯托斯神庙门前,一对姐妹花轮流体验小小摄影师的工作,模样好认真,拍完之后,她们收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,“哇,我喜欢你的构图!”


——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,旅行的意义不只是父母带着孩子看世界,他们是旅行的参与者,也是美好回忆的创造者。


  • 和善与坚定并行。


圣托里尼博物馆门前的大草坪,这个baby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!她才7个月大,萌萌的坐在草地上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,别提有多兴奋啦!摸摸这个花、再碰碰那个草,妈妈就在旁边微笑陪伴。


然而,口欲期的她,揪着揪着花,她就要把花往嘴里送……她的妈妈,并没有把孩子抱走或是训斥,而是一边把baby的手从嘴里拿出来,一边微笑、平静的说着“No no no”,如此反复了10多遍……


——用温和的方式沟通与教孩子规矩、保护好奇心与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,并不矛盾……


  • 行大于言


公元前17世纪,居住在圣托里尼的人们住着什么样的房子?他们又经历了什么呢?


在这个古迹博物馆,有一幕让我很感动:一对英国夫妇带着两个孙子来参观,刚进来时两个男孩打打闹闹,互相追逐还攀扶手爬上爬下,奶奶并没有训斥,而是用一种充满好奇的语调,平静的叫回孩子“Wow! Boys! Come here! It's amazing!”(孩子们过来这边,这里太让人震惊了!)


她也是第一次来这里,但每到一个讲解牌,都看得特别认真,手在讲牌上移动着、逐行逐行的读,再讲给孩子们听,后来,两个小男孩已经兴致浓浓,还追着奶奶问问题!


——每个孩子,都是小小好奇家,家长好学、孩子也会被感染,在亲子教育上,身教永远胜过言传。


爸爸们,你们很帅!


好的父亲,从不缺席孩子的养育,从不错过和孩子成长的瞬间。


博洛尼亚市中心的一家小书店,娃在推车里睡了,这位娃爸竟然没有做其他事,而是聚精会神地挑选童书!手动点赞!


嘿,这样健硕的老公和奶爸,谁不想拥有,男人真正的酷帅,是带娃的时候!


好的爸爸,随时随地都能和孩子互动并享受其中。当这个萌娃懵懂怯怯的看着我,幸好爸爸表现得很友好,还和我打招呼,这让孩子也放松了,没有了陌生人焦虑,不一会儿就冲我笑啦……


带孩子旅行吧,加入我们的生活方式!


带孩子一起旅行,会有很多挑战,虽然时时刻刻可能暂停,要满足孩子的需求,但即便这样,我还是看到了很多爸爸妈妈,不放弃让孩子融入家庭原有的生活方式。


雅典古人类博物馆门口,喂宝宝吃辅食的妈妈:


雅典卫城缪斯之山,我和花时间爬到这里都喘了喘,这一家子竟然连推带抬,带着孩子上来了。最美的风景,是长途跋涉后的豁然开朗,是虽然大汗淋漓、也要和咱们甜蜜的小负担在一起。



亚美尼活火山徒步,妈妈领着儿子在后,爸爸拉着女儿的手在前。旅行的意义,大概在于经历、和父母一起同甘共苦、脚踏实地的探索。


你觉得累吗?我也是,我们搀扶着一起走吧。


时光啊你慢些走,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多年以后我们仍然在一起,怀抱着彼此,和孩子一起等待,最美的圣托里尼日落。


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,不准拍照喧哗,静寂中却偏偏有个小宝宝突然大哭,保安对着话筒严肃的抗议:“嘘……”


我很佩服这个妈妈的淡定,她抱起孩子,一边轻声安抚一边往外走,全无紧张愤怒,一直到走廊孩子还在哭,他妈妈回头,冲身后的我们笑了笑,我们也回以笑容,言外之意,嘿,咱都懂的:)


可是宝贝,妈妈还是很高兴带你来了,不是吗?


最好的教育,是身在其中的体验


旅行中,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触,就是国外的教育很生动鲜活,而我小时候经历的教育却是刻板的、印在教科书里的。


花时间去日本旅行后,分享过一篇文章《和日本父母比带孩子,我们的差距在哪儿?》提到了她第一次去卢浮宫的时候,一群法国的低年级小学生就在莫奈的一幅画前席地而坐,卢浮宫的讲解员在给他们讲画中光影、色彩的运用。孩子们可以随时打断、举手提问。


我有同样的感受,比如自己从小到大看到的世界名画,都是美术书上巴掌大的一张图,颜色取决于印刷厂的技术,老师分析的时候会讲阶级压迫中心思想什么的。


然而国外的孩子,从小看到的是这些宝物的真迹。我在梵蒂冈博物馆,就被处处是这样的画面震撼到了,仰到脖子痛都看不完,信息扑面而来……那种环境的熏陶、世界观和审美,是融化在骨子里的。



讲古罗马历史,孩子从小就看过凯撒大帝的雕像、听过罗马的故事,城市也处处是古迹,历史不只在课本里,而是在我们的生活里。


孩子,画个落日吧,不用想象最美的夕阳长什么样,你就在这里,画出你眼睛看到的壮观吧!画出圣托里尼的微风给你的触觉吧!画出有祖母陪伴着的快乐吧……大胆的去任想象驰骋,基于观察与体验,才能诞生真正的作品。


给孩子们讲安全知识,是警察阿姨亲自出马、体验式教学的,孩子们瞪大了眼睛,听得好认真。


让孩子们感受视障人士的生活,提升生活的敏感度,是可以在大教堂前的广场蒙上眼睛进行的,经历了其中的不易,对生命也会敬畏几分。


和孩子解释生死、人体构造,也不需要刻意回避,在博洛尼亚大学文物陈列馆,看到一个让我都害怕的年轻女性全解剖模型,这位妈妈,却冷静的和孩子一起观看,回应孩子的问题,告诉她,这是什么器官,解剖在医学上的价值……


雅典卫城璀璨的过去和历经岁月的洗礼,来遗址看看,胜过千言万语。席地而坐,就是一节生动的课程,我作为游客,在其中尚且感慨文明的兴盛衰落,何况是专程来学习的学生呢?


甚至还有这样震撼的博物馆:300年前的意大利医学院的学生们,已经在用这样的模型上课、解释孩子的妈妈子宫里临盆前的姿势和状态了。


吉吉的碎碎念


短短几天在外,身体奔波虽然疲惫,精神灵魂却得到了极大的滋养,我惊叹国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、给孩子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遗产,也在想,到底我要给自己的孩子怎样的教育?


我希望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,带她认识这个世界。不管是通过书本、还是旅行,不管是在家门口,还是遥远的国度,我希望,她的世界观,能在这些体验中被塑造,她的生活能够丰富而多元,她能够永葆一颗好奇心,因为见过这世界,所以谦和、所以慈悲。



啊,我简直要写到眼含热泪了啊,不煽情了,最后放张让我乐了很久的图,旅行的意义还在于——会有美皂片:)尤其是有人能把你的粗腿拍成瘦版!谢谢我亲爱的花时间!



喜欢滴话,记得随手点赞鼓励下,我会很开心,我也在留言区等你哦,喜欢今天提到的哪个场景呢?你在旅途中遇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儿吗:)


作者介绍

吉吉


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/学校讲师,生涯规划师,斜杠妈妈。前香港资深传媒人,现居深圳。追求细水长流,也爱勇猛精进,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,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。相信育儿就是育己,愿与娃一起慢成长。微博/个人公众号:吉吉pure;微信:mancz321

现在关注“慢成长”,回复关键字,可以阅读300+篇原创育儿好文哦:

【言行】想要孩子听你话?别叨叨,用这招!

【误导】为何家会伤人?无意间,你也这样错误的引导孩子了吗?

【反抗】如何正面引导孩子度过“第一反抗期”?

【熊娃】“熊孩子”在懂道理之前该如何教育?

【哭闹】一哭二闹三耍赖?对付孩子“熊”的好方法,原来在这里!

【哭泣】孩子哭时,别再说这些让他伤心的话了……

【脾气】爱发脾气的宝宝,怎么破?

 ↓↓↓ 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300+篇原创好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